"倒票"套利 票据江湖"猫鼠游戏"几时休-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倒票"套利 票据江湖"猫鼠游戏"几时休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11-18 17:32

“只能说未来票据中介业务需要转型,但不能说完全没有生存必要和发展空间了。”老沈(化名)是别人口中的“票据贩子”或者“票据倒爷”,但他并不喜欢这类称呼。老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票据市场发展到如今的规模,票据中介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未来随着市场“蛋糕”越做越大,票据中介仍能找到自己的“角色”。
 
据估算,目前经票据中介参与办理的直贴业务量占全国直贴量的40%左右,参与转贴业务量占全国转贴现量的20%左右。专家认为,票据中介已经成为正规票据市场之外的重要补充,但同时也成为票据监管面临的新挑战,转型已经刻不容缓。
 
“猫鼠游戏”犹在
 
尽管多数商业银行都严格票据业务审核和管理,同时严格交易对手资质管理,明确规定不得与票据中介、“资金掮客”发生业务往来,但是精明的“贩子们”总有办法。据介绍,“票据掮客”获利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搜集他人已经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进行倒卖。以低价从那些急需将票据变成现金的企业手中收购票据,然后再以高价出售给其他需要使用承兑汇票的企业;另一种情况则是通过设立“皮包公司”、伪造虚假贸易背景等手段直接向银行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然后再倒卖给他人。
 
票据业务资深人士告诉记者,除了假票、“克隆票”,目前市场上比较大的隐患还有“光票”(即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包装票”、“倒票”、“真假票”等。举例而言,“光票”套现一般模式是,a、b两家关联公司伪造虚构贸易合同,各自在银行存入500万元保证金,开出1000万元票据,银行资金根本没有进入实体企业。传统开票的行业多为建筑、纺织、钢铁、贸易等,企业套出投资各种领域,可以说是“空手套白狼”。而“倒票”即票据开出来后,首先不是到商业银行贴现,而是票据中介充当第一轮贴现行,以较高的贴现利率收票后,再以较低的利率转给贴现银行,所谓“低买高卖”。
 
江浙一家银行的票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多数银行的纸票和电票的业务结构是7:3,小型银行、村镇银行的纸票占比更高。这就使得票据贩子的‘猫鼠游戏’还有空间。”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称不法分子利用虚假材料和公章,在银行开设同业账户,并开出了巨额电子票据。由此可见,电票交易是低风险的,却非零风险。
 
上述负责人坦言,即便是在票据电子化的大趋势下,“票据贩子”仍旧有办法钻空子,通过“倒手”电票获利。“对商业银行而言,电票本身不存在真伪问题,但是其贸易背景真实性问题等仍不能忽视。比如,我们前段时间发现有个小企业,拿进来的票中超过一半都是电票,这就很不合理了,一般大中型企业的电票占比也就在30%左右。”他说。
 
在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信贷部经理王书琪看来,“票据贩子”将票据倒来倒去,变相加大了实体企业的资金成本。加上不法中介虚构贸易背景、虚开增值税发票等违规违法行为,阻碍了票据市场理性的、健康的发展。
 
在这场“猫鼠游戏”中,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正规“金融军”也在不断努力。票据市场对承兑行的资信要求往往较高,使得一部分由“小银行”承兑的票据不被认可,给了“贩子们”倒票的空间。浙商银行近日就推出“涌金票据池3.0”,不仅支持所有银行承兑的票据,更鼓励小银行、小面额、余期短的票据入池。据浙商银行副行长徐仁艳介绍,涌金票据池入池票据中,承兑行为“小银行”(部分城商行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票据张数占比超35%,票面金额占比超20%。
 
全电子化任重道远
 
多数专家认为,票据实现全电子化无疑是终结票据市场非法套利空间的“利器”。在2009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建成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之前,我国票据市场只有传统的纸质票据。不过电子票据在2014年之前一直发展缓慢,央行数据显示,2013年电子票据在整体出票量的占比为8.3%,2014年达到16.2%,2015年达到26.7%。
 
随着央行下发《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简称《通知》),票据的全电子化将加速。《通知》对额度和过渡安排提出了具体要求,“自2017年1月1日起,单张出票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应全部通过电票办理;自2018年1月1日起,原则上单张出票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应全部通过电票办理。”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一强制提升电子票据业务比例的规定实际上给纸质票据设定了“大限”,不难发现央行对推行电票的决心之大。但实际情况是,电子票据在华南区域的推广度较高,而在华北地区一直都进展缓慢,2018年完成目标的难度不小。“对银行来说,电子票据不像纸质票据那样能找到逃避信贷规模等规避监管约束的套利空间,由于票据占了贷款规模而无法发放其他贷款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可以用票据消规模的通道成本来衡量。对企业来说,电子票据的利率比纸质票据要高,企业从融资成本角度考量,更愿意开纸质票据,不愿意开电子票据。”
 
为了鼓励电票,央行《通知》规定,对于资信良好企业申请承兑的,金融机构通过审查合同、发票等材料影印件,企业电子签名的方式,对电票的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进行在线审核。
 
票据的全电子化任重道远,除了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新技术的应用更刻不容缓。招商证券人士分析,未来票据可能引入区块链。金融行业区块链技术的切入点在于那些低频大额交易或者存在人工操作风险的业务,票据业务正好满足这些条件。票据在传递中一直需要隐藏的“第三方”角色来确保交易双方的安全可靠,在纸质票据交易中,交易双方信任的第三方是票据实物的真伪性。而在电子票据交易中,交易双方其实是通过了人行ecds系统的信息交互和认证。因此,借助区块链,票据既不需要第三方对交易双方价值传递的信息做监督和验证,也不需要特定的实物作为连接双方取得信任的证明,可以实现点对点之间的“无形”传递。
 
“票据贩子”转型不易
 
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票据贩子”也并非完全没有积极作用。“比如有很多小票,票面金额可能只有十几万元甚至几万元,在市场上很难流通,‘贩子’就把这些票收集整合起来。而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预计这些小票仍将大量存在,‘票据贩子’的生存空间尚存。”
 
的确,民间票据中介的快速崛起,所倚靠的是中国巨大的票据融资市场。央行最新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前三季度,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3.6万亿元,同比下降18.1%;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9.5万亿元,同比下降10.7%。9月末,承兑余额较年初下降9265亿元。前三季度,金融机构累计贴现70.2万亿元,同比下降6.7%;期末贴现余额5.7万亿元,同比增长32.5%。
 
专家认为,专业化的经纪市场是成熟市场的标志,经纪市场是票据市场的润滑剂,但票据中介或者说是票据经纪的转型已经刻不容缓。长期以来,票据经纪市场一直处于缺乏监管、定位模糊、鱼龙混杂、野蛮生长的状态,近年暴露出票据风险案件中大多牵涉票据经纪公司。
 
上海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会长肖小和建议,对于票据经纪行业设立统一的准入门槛和业务标准,明确相应的监管机构,积极发展票据鉴证、咨询、撮合、报价等经纪服务,鼓励和培育部分票据经纪量大、业务发展规范、风险防控机制健全和市场认同度高的票据经纪机构进一步发展壮大,以推动票据市场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肖小和还建议尽快发展票据评级子市场,建立全国性票据市场评级机构,并结合票据市场的特点,对票据承兑主体、贴现主体等信用主体进行多层次、系统性、动态化的信用评价与管控,可选择或组建专门为票据市场服务的专项评级机构,并进一步提升票据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参评意识,为票据市场投资提供权威、科学的投资依据,进一步规范票据各子市场的运行。构建全国性、一体化的票据市场评级体系将为票据各子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