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税天堂”的新监管挑战-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避税天堂”的新监管挑战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09-19 13:59

一度令跨国大型企业与全球富豪趋之若鹜的避税天堂,正面临日益严格的税收与离岸信托公司业务信息透明度审查压力。
 
在不少参与离岸信托服务的业内人士看来,一旦开曼群岛、维京群岛、毛里求斯等避税天堂被纳入审查名单,不但其国际声誉受冲击,还会拖累当地设立离岸信托公司的个人和企业遭遇更严苛的资金来源、财富隐藏转移与避税审查。
 
离岸信托业务渐行渐难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相比避税优势,不少企业和个人更看重的,是避税天堂相对严格的个人信息保密制度,让他们能够隐藏转移大量财富。但是,这也导致不少国家税收流失压力骤增。
 
为打击日益迅猛的全球避税行为,g20领导人2013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通过《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领导人宣言》,同意在2015年底前开始执行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新标准,让各国政府能了解纳税人在海外的资产状况,包括开设的账户、汇款、离岸公司业务发展规模等信息。此前,g20国家还拟定了一份避税天堂名单,作为各国加强合作打击国际避税行为的参考信息。
 
一家香港离岸信托服务领域律师指出,当前全球各个避税天堂都必须在提高离岸业务信息披露透明度与吸引离岸信托业务入驻之间做出痛苦抉择,其中不少避税天堂被迫选择了前者,以牺牲后者为代价。
 
去年,包括瑞士在内的经合组织34个成员国和巴西、中国、新加坡等13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关于实施银行间自动交换信息的标准。瑞士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该国银行外国人账户的详细资料,供后者对非法避税行为进行追查。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标志着避险天堂赖以生存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正在土崩瓦解。
 
“其他避税天堂是否会跟进交出外国人离岸信托账户详细资料,还是未知数。”这位律师直言,目前包括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等避税天堂采取的措施,是加强辖区离岸信托公司业务合规经营监管,努力在日益严格的全球监管与维系自身离岸业务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在他们看来,要找到这个微妙的平衡点,绝非易事。究其原因,大量跨国企业与富豪借助离岸信托公司架构实现个性化财富传承与资产配置的同时,还隐藏转移了大量利润财富,侵蚀相关国家的不少税基。这势必迫使各国相关部门完善反避税监管措施遏制各类财富转移隐藏路径,令离岸信托业务发展渐行渐难。
 
为求生存,部分避税天堂出台措施引导辖区离岸信托公司业务开展合规变革。部分避税天堂此前只允许当地人或特殊目的机构作为离岸信托委托人。以及出资方家族成员利益的名义股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隐藏实际出资人的身份与财富信息。如今基于国际监管压力,他们放宽了离岸信托机构的管理人范畴,同意出资人在设立私人离岸信托公司同时,委派家族成员加入离岸信托公司董事会。此举的一大好处,就是能更全面地反映离岸信托机构出资人状况与背景。
 
“但是,这不足以缓解各国对国际避税行为的监管力度。”这位律师表示。目前,不少国家一面与避税天堂金融监管部门开展沟通,要求后者提供本国公民企业在当地开设离岸信托机构的相关信息,一面则从源头抓起——通过进一步完善反避税监管法律,遏制本国个人企业财富借离岸信托非法转移隐藏财富的偷漏税行径。
 
他指出,以往各国税务机关主要关心纳税人是否通过避税安排获取了税收利益,但在新的反避税监管法律出台后,这些部门将聚焦税收利益获得与个人海外投资行为是否相符,一旦证明个人通过离岸公司海外投资主要目的是为了转移财富或违规避税,相关部门将采取措施打击看似“合理”的离岸信托架构避税安排。
 
“这将对避险天堂带来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这位律师强调说。
 
加强离岸信托业务合规经营
 
为了缓和国际监管压力,包括开曼群岛、泽西岛、马恩岛等避税天堂陆续开启内部合规监管新征途。
 
马恩岛政府经济发展部国际业务开发执行总监乔·麦克(michael charlton)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马恩岛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已签订《海外账户纳税法案》合作协定(即fatca法案),这意味着美国相关部门不大会以美国公民海外资产税收征缴为理由,审查马恩岛所有客户的离岸信托架构是否合规、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是否存在漏税行为。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是避税天堂“自我增信”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与全球主要国家签订相关协议,打消海外个人企业对离岸信托账户财富资产被调查追税的担忧。
 
“要签订相关协议,还得自己先练好内功。”英属泽西岛首席部长伊恩o戈斯特议员(ian gors)向记者表示,通常这些国家愿与避税天堂签订类似协定的先决条件,是避税天堂首先已经很好地执行了全球最严格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监管条款,比如泽西岛执行的是第三部反洗钱欧盟指令的最高标准,每个在泽西岛设立离岸信托公司的海外个人企业,都必须证明资产来源合法合规。
 
在他看来,光靠外部增信是远远不够的,要缓冲日益严格的国际监管,各个离岸金融中心要抛弃避税天堂的招牌,进一步加强离岸信托公司业务的合规经营监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全球主要的避税天堂均已采取现场审查等方式,不定时了解摸底当地挂牌信托公司的运营状况,防范他们出售一些存在风险隐患的离岸信托品种或离岸公司架构。
 
所谓风险隐患,主要是指某些离岸信托公司在设计架构方面安排一些不相关的人员担任离岸公司董事长与股东,以此隐藏实际出资人的身份与财富状况,进而规避监管法规非法隐藏转移财富实现避税目的。
 
为此,不少避税天堂开始力推离岸信托架构的基金化运作,即离岸信托架构的出资人可以将家人或值得信赖的律师,协同离岸信托服务机构人员共同组建基金管理委员会,在共同监督离岸信托是否存在违规避税行为同时,也能“公示”实际出资人相关信息,提升离岸信托机构信息披露透明度。
 
在上述律师看来,避税天堂此举的最大算盘,就是“牺牲”离岸信托的出资人信息保密机制,保住现有的税收优惠制度。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面对监管,不少避税天堂的确加大了离岸信托机构信息披露力度,但在资本利得税、遗产税与所得税征收方面,他们依然坚持采取免税政策。因为他们深知,只要存在税率优惠优势,避税天堂依然能吸引大量资金流入离岸信托机构,保障自身经济可持续增长。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网站地图